近年来公交行业规模及线网服务范围逐年扩大,但公交客流量已连续五年呈下降萎缩趋势,运营资源的投入并未成就客流的回升,行业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在国家大力推进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当下,如何持续强化安全保障与风险防控,突出科技引领,聚力提升智慧服务水平,促进公共交通的健康发展?

在近日举办的第九届智能交通年会“中国智慧公交论坛”上,海信网络科技公司交通运输事业部总经理兼智能硬件事业部总经理马晓龙博士发表了《公交智能化发展方向探究——安全防控、运营服务、车路协同》主题演讲,从“我们所处的环境与挑战、海信的产品理念与方案、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三个层面,分享了海信的探索实践。

图片1.jpg

图片2.jpg

马晓龙博士指出,随着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及设备日趋完善,通过建立多样化、立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打造高效便捷、安全舒适、经济可靠、绿色低碳的出行环境,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及乘客满意度才会显著提高。海信专注从事智能交通行业整体解决方案、核心技术、产品开发与实施服务,在公共交通领域以智慧车/站/场为基础,以大数据和AI技术的公交云脑为核心,构建了智慧公交云平台,全面提升安全保障能力、运营生产效率、企业管理决策和乘客出行体验。

围绕此次大会“归初心、守匠心、致创新”主题,马晓龙博士从安全防控、运营调度和车路协同三个创新内容,分享了海信的思考。

回归初心,建立全流程的安全防控体系

公交车点多面广,一旦发生安全事件,在造成财产损失的同时,还会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建立面向车辆、驾驶员、乘客的三大安全防线,保障行车安全迫在眉睫!

海信以智能车载终端为核心,打造了智能网联车,建立面向车辆、驾驶员和乘客的三道安全防线,结合中心安全防控系统,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3+1”安全保障体系,实现伴随式安全管控,全面提升公交精准安全防控能力。

车辆安全防线:加一道“智能锁”

过车辆工况和车载设备状态实时采集、车辆安全辅助驾驶、全方位数字高清视频监控以及车辆数据安全防护等功能,实现车辆异常的实时检测预警,提升车辆安全防控能力。

出车前,驾驶员都要例行对车辆工况进行检查,确保发动机、轮胎、电、燃油等状态正常。然而,针对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手段却常常不足,极易导致危险事故发生。

在海信的公交安全防控系统解决方案中,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可以帮助驾驶员实现前向碰撞预警、车道偏离预警、盲区检测、车身360度环视等四大核心功能,并在交通事故发生前进行声光预警提醒,从而降低事故的发生机率,保障行车安全。

在车内,则采用全方位高清视频监控,实现对车前、驾驶位、车门、车厢、车尾的全方位监控。一旦发生事故,可即时调取高清图像,查看车内情况。此外,公交车内还配备可防水、防火、防高速冲击的“黑匣子”,确保发生极端事故时数据完整,迅速定位事故责任。

驾驶员安全防线:上一道“金钟罩”

通过上车前的司机岗前状态管控、人脸等身份识别、家人温馨视频提示等途径,及行驶中身份、驾驶行为管控、伴随式安全管控等,构建岗前、行驶“双保险”,确保行车安全。

驾驶员上车前都要进行酒精、血压、温度检测,并佩戴智能手环,实时监测心率及其它身体异常,一旦发现问题会及时报警并上报中心,从而避免因驾驶员身体健康突发问题而导致的车辆事故。此外,驾驶员上岗前通过人脸识别设备,完成身份认证才能启动车辆,及时发现和处置私自换班、非授权人员启动车辆等异常事件,并且还会为驾驶员自动播放一段家人温馨视频进行安全叮嘱,从心理上给予驾驶员呵护,保障行车安全。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通过车载机可对驾驶员的闭眼、打哈欠、抽烟、打电话等七种违规驾驶行为进行识别,并对驾驶员语音提醒,在行驶到安全事故多发路段、学校等特殊区域时,车载机同样会温馨提示驾驶员小心驾驶,以防应对不及而产生意外。行驶过程中若有乘客抢夺方向盘等重大突发安全事件,驾驶员还可以通过车载机上的“一键报警”功能上报中心,联动公安应急处置。

乘客安全防线:加一把“保护伞”

基于人脸识别和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实现乘客身份识别和危险行为识别,并通过易燃易爆危险气体检测,对乘客进行隐患排查,及时识别异常提醒司机提醒并上报中心。

公交指挥中心一级安全防控:公交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

中心安全监管员,通过接入前端车辆、驾驶员、乘客三道安全防线数据,实现指挥中心一级防控,实现可视、可听、可防、可控的全方位立体公交安全防控体系,全面提升公交企业的安全防范能力。

基于“3防线+1中心”的全方位立体化公交安全防控体系,海信的这个解决方案就像是一个“电子安全警察”,时刻对车辆运营安全进行防护,从而杜绝极端安全事件或驾驶事故的发生,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保驾护航。

图片3.jpg

坚守匠心,打造数据驱动的一流运营服务

除了安全防护外,如何让公交运营调度提效,则是公交运营管理者最为关切的问题。对此,海信提出了“客流分析-线网优化-行车计划-智能调度”的完整技术体系。

多源数据挖掘下的精准客流OD分析:以往,公交客流时空分布复杂程度高、客流出行行为特征检测难。但只有精准预测客流分布及特征,才有利于运营者有的放矢地进行科学管理调度。为此,海信融合客流统计器、电子支付、手机信令等数据,基于个体闭合出行链、个体历史出行惯性分析、区域吸引度,融合10多种场景规则算法,分析客流出行OD,分析准确率高达90%,支撑线网优化、运力配置。

图片4.jpg

数据驱动的公交线网优化预测与仿真:原先线网优化主要依靠人工经验和直觉,调研投入高、规划周期长、落地性差,为此,海信基于客流出行规律,通过准确聚焦线网问题瓶颈点、智能推荐12大优化场景、科学评估调优方案,实现精准、快捷、高效的公交线网优化方案实时制定,编制效率比以往提升5倍以上。

图片6.jpg

面向多目标优化的行车计划一键生成:原先业内大多采用人工编制行车计划,未充分考虑客流时空分布规律,运力和需求匹配度低,也缺少合理评价。现在,海信行业内率先实现了最小资源行车计划、固定资源行车计划自动生成技术,可实现优化运力配置、优化人车资源、释放调度人力,资源利用率提升5%,极大提高企业运营效益。

图片7.jpg

基于事件处置策略库的自动发车调度:车辆调度干扰因素多、依赖性强、反应滞后,智能调度水平及系统亟需提升,通过海信一体化调度工作台,建立了异常事件处置策略库,可自动处理发车过程的客流、车辆、人员和晚点等异常事件,自动发车率达90%以上,调度效率提高一倍,摆脱发车质量对调度人工经验的依赖。

图片8.jpg

拥抱创新:车路协同环境下的跨系统协同服务升级

海信积极拥抱新技术新变化,结合多年在车载机和信号机的技术积累,围绕车路协同场景,对公交优先进行了完整的升级,真正做到不影响干线协调、不干扰相交方向、可确保行人过街,围绕公交准点率,精细化设计公交优先:

图片9.jpg

不影响社会车辆,依据公交调度设计公交信号优先:海信有行业出货量连续多年第一的信号机,也有最好的信号控制系统和算法,基于车辆位置,预测其到站时间,根据车辆运行时刻表、满载率、交叉口拥堵、干线协调等因素,综合考虑高峰、平峰、低峰时间段,针对路口的饱和度和控制策略,设计精细化的公交信号优先机制,辅助公交车辆准点运行。

发车准点、到站准点,提升公交准点率:公交信号优先辅以智能调度系统,确保公交发车准点、到站准点,提升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同时对私家车出行的影响降到最低。

在长沙,海信率先落地了智能网联公交车,并在梅溪湖区域进行了实测,系统运行稳定,效果得到了各部门的认可。测试路线全线途径24个灯控路口,约10.7公里,测试公交车按照实际公交日常运营的平均车速30~50km/h的范围行驶,经统计其中未开启公交优先时公交车全程平均耗时29.1分钟,开启公交优先后公交车全程平均耗时24.8分钟,有公交优先比无公交优先行程时间平均可减少14.7%,效果显著。公交信号优先出来的时间可以提高公交的准点率,让公交出行时间更加稳定、可控。

深耕公交行业20年,海信在智能公交市场占有率连续九年排名第一,在全国65座城市运行智能公交调度系统,快速公交(BRT)市场占有率达70%。这一切数据的背后,是海信凭借强大研发实力开发出的业内最全产品及解决方案积累下的技术优势,以及高水平实施服务带来的良好口碑。“无论市场如何变化,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是海信永恒不变的宗旨。”马晓龙博士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