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运营成本高,到底高在了哪里?“在轨道交通领域,目前人工和能耗占运营成本的70%以上。智慧车站建设的首要目标是舒适出行、减员增效。”在近期举行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运营管理专业委员会2020年年会上,海信网络科技公司轨道交通事业本部副总经理万思军正式发布了海信基于城轨云脑的智慧车站解决方案,以城轨云脑为基础,通过全时空全场景的智慧车站运营管控平台,赋能智慧运营、智慧安防、智慧运维、智慧能源、智慧乘客服务等五大业务,极大提升车站安全保障和运营效率,节能率可达到30%,运营人员可减少20%以上,预计每站每年节省100万元。

7大类43种:全时空、全场景的智能化安全防范

地铁车站的管理,安全是重中之重。当前车站安全防范工作仍以人防为主,在客流拥挤时,隔栏递物等突发情况往往难以在第一时间被发现,一旦处置不及时,便会造成严重安全隐患。

对此,只有精准预测客流高峰与潮汐变化、及时发现安防风险,才能真正“防患于未然”。

在海信智慧车站解决方案中,海信通过自主研发的运营管控平台,便能够实现对将要出现的潮汐客流、大客流进行精准的预测和预警,精准度高达90%。在平台上,海信搭建了数字孪生三维智慧车站,车站运营人员可以实时看到车站内所有的设备信息、环境信息、人员信息、客流信息等。系统通过进出站客流趋势、区域客流密度、客流分布热力图等多维数据,可对客流超限情况自动报警,迅速定位客流拥挤点。

图片4.jpg

原先车控室值班员1人须同时监视ISCS、ATS、CCTV等多个系统及上百个画面,而现在,值班员一图就可以总览车站整体运营态势,发现异常时可快速处置。这个数字孪生车站细化梳理了总计7大类43种异常事件场景,全时空、全场景地覆盖各类安防事件,并自动匹配精细化的一站一策的处置预案,实现客流动态管控与智能引导,从源头上避免因大客流聚集造成的人员事故发生,极大提升地铁安全保障效率。

而原先需要人工巡检才能发现的隔栏递物现象,通过这个数字孪生三维车站,也能够秒级发现并告警,管理人员可立即予以制止,有效避免了因未经安检的高危品进入车站而导致的安全事件发生。

从半小时到10分钟:更高效的运营管理

在日常运营中,地铁值班站长每2小时就要巡站一次,每次大概花费半小时,其中涉及到70多项巡视内容,且均需纸质记录,不仅工作强度大,漏检情况时有发生,存在极大隐患。

对此,海信实现了行业内首个将日常巡站业务同三维智慧车站融合的解决方案——3D向导式智能巡站,即在三维场景下,先设定好自定义巡视路线,将每个巡视关键点位需要检查的内容细化到系统中,日后值班站长便可在这个三维车站环境中,按照预定的路线进行设备、设施状态巡检。

当巡视经过某个设备时,系统会自动发出弹窗,呈现该设备的信息及实时状态。遇到车站中的摄像头,3D模型中便会自动播放实时监控视频,并提示该摄像头预设的详细检查项,供值班站长逐项核查。

通过这种智能化管理方式,替代传统人工现场巡检,将时间从半小时缩短至10分钟,且巡视无遗漏,巡视记录还可完整留存,极大程度上避免了站内安全检查漏洞,提前排除因巡检不到位而带来的安全隐患。

图片5.jpg

此外,这种智慧车站运营管控平台还能够实现远程智能开关站。将传统靠人工巡检、人工现场操作设备的开关站模式,转变成设备自检、辅以视频自动巡检,实现远程智能开关站。“原先大型换乘站的开关站有现场设备检查、控制卷帘门、控制扶梯、人员到岗情况确认等众多流程,至少耗时1小时,而现在通过智能化远程控制,时间缩短到5分钟以内,可节省大量人工,效率提升90%以上,夜班开站人员可减少一半。”万思军总结道。

图片6.jpg

每站每年节省100万:集约化的运营管理

“在轨道交通领域,人工和能耗占运营成本的70%以上,其中人力成本占比近一半”,万思军说:“据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每公里地铁需要运营人员50至70人,人力成本较高。”

海信智慧车站解决方案除了提供远程智能开关站、3D智能巡站等智能化方案,还引入了集多功能于一体的智能机器人以及无人值守客服中心,可减少站务人员20%以上,预计每站每年可节省50~60万元。

针对设备运维,海信智慧车站解决方案融合信号、供电、通信、机电等多专业设备状态数据采集及深度分析,实现设备的实时运行监控、故障预警、故障诊断、维修指导和健康评估,驱动运维业务的全流程运行和运维方式向状态修及预测性维修的转变,达到设备可靠性提高、运维作业效率提升和总体运维成本降低的目标。综合各专业智能运维成效,可以减少部分运维人员,预计每站每年可节省40万元以上。

除了人力成本外,在能耗成本中,通风空调占比最高,北方约占总电耗25%以上,南方占比高达50%。日常运营凭人工经验粗放管理,能源消耗不透明,且通常在设计时最大冷负荷下运行,存在较大节能空间。

针对设备能耗,海信智慧车站解决方案中,行业首创了设备能耗异常、定额超限、能耗同环比异常、用能平衡、电能质量异常等5种能耗异常的自动诊断,可及时发现跑、冒、滴、漏、设备非正常开启等能耗异常,辅助运营人员全面掌握用能情况,找出节能空间。

此外,海信研发的智能环境调控技术,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和建模仿真应用,可根据季节、温湿度、客流等变化,准确预测出未来时间段内车站的冷负荷需求,动态调节环控设备运行参数,在保证环境舒适度的同时,实现通风空调系统节能优化控制。根据各站情况不同,通风空调节能率达到30%以上。海信在青岛地铁11号线会展中心站实测综合节能率30%~50%,单站年制冷季节能量6.5万度,约4万元。

综上,海信智慧车站解决方案预计每站每年节省约100万元,大幅降低运营成本。

“除了减员增效以外,智慧车站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乘客安全、提升乘客体验。”万思军说,“海信智慧车站解决方案中,还引入了可显示实时客流、车厢拥挤度及车辆到离站、换乘、周边信息的智能导引屏,以及人脸过闸系统等,让乘客从入站到出站全流程感受到智能化的便利服务。”

图片7.jpg

人脸过闸的功能,目前已在海信承建的贵阳地铁1号线率先实现了。1号线全线25个站点、600台闸机已经全部配备了人脸识别设备,于半年前正式开始试运营,在这期间已实现了百万余次的刷脸认证,零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