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二十年的智能交通,我们更注重设施完善和信息化建设,但未来的智能交通,将会更加关注个性化的场景体验,核心是要能提升居民出行、管理提效的获得感。”

11月5日,在第十五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主论坛上,海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助理副总裁马晓龙博士发表了《智能交通“后建设时代”的思考与创新应用》主题演讲,全面介绍了海信面对全新时代需求而全方位升级的智能交通产品理念与实践方案。

image001.jpg

自“十二五”之后智能交通飞速发展,在基础设施、交通管理、产业生态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城市交通缓堵形势依旧严峻,市民出行需求也在从“能到达、准时达”逐步向“更加注重安全、舒适、便捷的高品质出行体验”而更新演进。智能交通发展目标的内涵在不断深化。

不断变化的供需矛盾以及不断增长的用户需求,驱动智能交通产业发展的理念与科技的更新迭代。经过二十年发展,海信网络科技的智能交通方案应用到了全国147个城市,服务的省会城市占比超过92%。基于这种雄厚的技术实力与经验优势,海信预见性地认为,智能交通发展的“后建设时代”即将到来,智能交通未来发展需要瞄准三个愿景、实现五大转变。

“三个愿景”,即市民便捷舒适出行、企业降本增效、政府管理提效;“五个转变”,即出行服务由分散式向一站式转变,企业由经验式运营是向按需服务转变,安全管理由被动处置向主动预防转变、管理决策由业务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指挥调度由单部门作战向跨业务协同作战转变。

image003.jpg

“围绕政府、企业、公共出行,在现有的系统和服务上打通和协同升级,最终指向‘人的体验’这个根本。”马晓龙博士表示,提升服务智能的获得感、出行便捷的幸福感,这将是智能交通“后建设时代”关注的核心。

安全效率并重,多措并举治堵,初心不变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解决拥堵问题往往并不意味着解决拥堵本身。作为一个智能互联的有机体,哪怕一个小路口的交通事故,都有可能影响整个盘综错杂的城市交通。因此,以“人的体验”为最终目标的缓堵举措,更需要对整座城市从宏观到微观的交通要素予以综合把控,将组织优化、信号控制、公共交通协同发展、设施优化等缓堵举措多措并举,以确保在交通影响下的每一个“个人”,无论是驾驶员还是行人,或者是城市交通管理者,都能够拥有畅通、绿色、舒适、便捷的体验。

当然,这种“多措并举”并不是缓堵方案的简单叠加,而是在雄厚实战经验和技术实力的背景下,对所有交通场景下的治堵策略的有机融合,为城市“量身定制”的拥堵综合治理方案。

在青岛,海信将这一理念进行了多年实践,通过持续的运维服务提升,路网平均速度提高了9.71%,高峰持续时间减少了1个半小时,市民的出行满意度也在逐年提高。

可以说,在城市级治堵这一领域,海信坚守安全、效率并重的初心,拥有绝对的技术和经验自信。

围绕出行体验,突破难点技术,坚守匠心

海信这份自信,来源于对“技术立企”的信仰践行,更是来源于围绕市民出行体验而不断突破难点技术的匠心坚守。

在城市交通信号管理领域,海信突破了“数据驱动的城市级交通拥堵智能控制技术”,构建了“城市分析-决策支持-智能控制-突发处置-评价闭环”的城市级控制体系。

在这一体系中,海信自主研发的交通拥堵智能控制系统是核心。它能够融合海量多源数据,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进行城市级交通分析、问题诊断,并能快速精准制定治堵策略,自动生成信号控制方案。

这个系统解决了目前多数智能交通系统对专业操控人员的依赖,可以实现在少量人工参与的情况下,实现全城信号控制的自动优化、自动感知、快速处置、效果评价,达到交通管理的最佳效果。

一个一个堵点疏通、一条一条干线优化,那么区域协调的难题又该如何攻破?针对这一场景需求,海信也做了持续积累和突破,创新性实现了“闭合路网下全路径的干线协调控制”,即将区域内所有的干线进行绿波协调,形成纵横交错的“绿网”。

“绿网”控制模式率先在山东东营落地试点,路口协调率达 90%以上,平均提速近 30%;在深圳光明区应用后,平均速度同样大幅提升。

image005.jpg

图 | 东营绿网

据马博士介绍,关于信号控制场景,海信已提出了围绕拥堵、干线、行人、优先等6个主题在内的40种控制策略,可以说覆盖了城市信号控制所涉及的方方面面。

在企业运营方面,海信围绕着“出行体验”也做了技术升级。以公交为例,针对行业线网优化“投入高、周期长”和“调度靠经验、人海战术不可持续”等问题,海信构建了“多源数据分析-线网优化仿真-行车计划优化-实时自动调度-跨系统协同服务”的公交智能化技术体系,实现了数据驱动的城市级公交智能网联调度,大幅提升调度效率,让市民明显感到公交车来得更加及时、精准。

新技术新环境,满足多方需求,创新行远

新的时代产生新的需求,新的需求催生创新技术。在融合创新方面,海信一直秉承着积极态度,以创新的姿态站在科技最前沿,以满足多方需求为己任。

近年来,“公交信号优先”的话题在车路协同技术环境下被反复提及。抛开通讯方式看,公交信号优先本身是有跨部门的业务矛盾的,其关键在于平衡公交与社会车辆的优先行使权。

对于城市交通管理而言,公交信号优先可以有部分的时空资源优先配置,但不能破环原有城市控制策略;对于公交运营管理而言,公交车车速的快与慢,要和公交运力的科学调度相关联,一味的提速并不利于运营。

海信凭借在信号控制和公交调度两个领域的技术积累,以及对客户需求的深刻理解,围绕“市民乘公交车更准时、公交调度更精准”这一目标出发,提出了“三个不”原则:即不增加相交方向拥堵、不影响关联主干道协调控制、不减少行人安全过街时间。在这三个原则约束下,联合优化信号和公交调度,进行“公交优先”的应用落地。经长沙315路公交线实测,车辆平均行程时间缩减13.3%,平均行程速度提升15.4%,各个站点车辆平均到站时间偏差由60秒缩短至28秒,下降了63%,效果显著。

image007.jpg

围绕高质量交付,“以客户体验为中心”的主动服务模式

除了关注用户体验,海信也十分重视客户体验。而客户体验的核心便是质量。

为此,海信以产品质量为核心,建立了完善、全面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涵盖产品好、服务优、成本省、效率高、主动改善等五大特性,打造以“客户体验为中心”的主动服务模式。

image009.jpg

经过多年的项目实践,海信始终坚持以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为每个城市量身打造满足本地交通特点的方案,将复杂智能交通问题逐级剖析简化,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监控管理控制体系、三级质量抽检机制,严密把控工程质量。

马晓龙博士强调:“海信有亏钱的项目,但从没有烂尾的工程。”海信致力于将每一个项目打造成精品,切实地解决行业客户的痛点难点问题。

在伴随智能交通飞速发展的二十年里,海信将高品质的技术与服务打造成了一张亮眼的名片。“在智能交通后建设时代,海信的初心、匠心,以及全心全意的服务,都不会改变。”马晓龙博士表示,无论在哪一个时代,科技创新迭代都始终要为解决一个个复杂的城市管理难题而服务,为打造更高品质出行体验而服务。当科技的成果真正转化为每个个体的幸福获得感,这便是我们所追求的智能交通“后建设时代”中志存高远的智慧梦想。

在通向这一目标的道路上,海信将与所有伙伴“智通道合”,共同努力让这智慧之光照进现实。